当泰晤士河的晨雾与剑桥的书香交织,当劳斯莱斯工厂的精密齿轮与学子的求知目光相遇,西安工商学院正以沉浸式海外课堂,为学子打开连接世界的窗口。我校学子罗中阳深入英国剑桥的文化企业、伦敦金融街的创意公司,及劳斯莱斯航空发动机工厂中,在真实职场场景中完成从知识接收者到实践创新者的蜕变,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解码国际化育人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企业实训:
当课堂搬进剑桥出版工坊
在剑桥一家专注影视出版的文化企业,西安工商学院罗中阳和同学们迎来了一场“破茧式”挑战。开放式办公区内,书籍堆叠成山,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创意交织的气息。他们的任务是参与英国影视作品的视频剪辑项目,但专业术语的壁垒、跨文化协作的差异,让初入职场的他们措手不及。
“第一次面对企业导师布置的任务时,我连剪辑软件的专业术语都听不懂。”罗中阳回忆道。但导师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查阅英文文献、拆解行业案例,亲自参与了学生们方案的讨论,并从用户体验、商业可行性等角度提供了专业建议。学生罗中阳表示,“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视频剪辑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作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最终,他们提出的剪辑方案因兼具创新性与商业可行性,获得企业高度认可。这一过程让他深刻意识到:理论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痛点。
解码工业奇迹:
对话劳斯莱斯引擎里的匠心传承
如果说剑桥的实训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那么伦敦劳斯莱斯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参访,则是一场工业美学的震撼教育。伦敦时间 6 月 24 日,罗中阳与同学们踏入劳斯莱斯航空发动机工厂,在金属光泽与精密仪器的交响中,开启 “航空工业心脏” 的探秘之旅。在精密仪器环绕的现代化车间中,见证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诞生全过程。
“当教授指着发动机叶片上的纹路说,每一道曲线都经过百万次仿真测试时,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工业艺术的极致’。”罗中阳感慨。在沉浸式体验环节,他亲手触摸发动机表面的传感器接口,聆听教授讲述技术迭代背后的故事:从活塞式发动机到涡轮风扇发动机,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工程师对0.01毫米精度的执着。这次参访让他重新定义“专业”二字:“顶尖技术不仅需要扎实功底,更需将创新基因融入血液。”
跨文化成长手记:
从课堂到职场的蜕变方程式
从剑桥到伦敦,从文化企业到工业巨头,罗中阳的收获远超技术本身。在伦敦金融街的创意设计公司,他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间寻找平衡点。企业导师的话让他醍醐灌顶:“好的设计不是自我表达,而是让用户愿意为你的故事买单。”而在劳斯莱斯的交流中,教授对“工程师责任感”的诠释,更让他反思职业使命:“我们手中的每一个零件,都承载着飞行安全的重量。”
“过去总以为职场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现在才明白,它始于每一次主动提问、每一份被否定的方案、每一回推倒重来的勇气。” 罗中阳在实训总结中写道。
西安工商学院:
以“无边界育人”链接世界课堂
此次海外实训,是西安工商学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国际化办学的生动注脚。学校通过搭建全球顶级企业实践平台,将课堂延伸至世界工业文明的最前沿,让学生在真实职场中锤炼技能、在文化碰撞中拓宽格局。
从西安到剑桥,从课本到生产线,西安工商学院正以“无界教育”重新定义青年成长的可能——当世界成为课堂,每一次跨越都将成为改变未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