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是1999年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提出的心理学概念。
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做了个实验。他们要求受试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已有5人的房间。他们先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然后再去问房间里的5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结果显示,“那位穿T恤的人”觉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了他的衣服,但是事实上在房间里的五个人,只有1成注意到T恤上是什么图案。
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高估了外界对我们的关注,害怕自己不好的表现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因为自己拙劣的行为而怕被人轻视。例如:大家会不会觉得我今天穿得不好看?会不会觉得我不好相处?会不会对我刚刚说的那句话产生心理阴影?只要有人,这种偏差就一直存在。
那产生这种心理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在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时存在偏见。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因为我们看待世界时其实都是以“我”为主体,这就使得我们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对周围的许多人来说,我们的行为究竟如何其实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他们也很有可能认为自己正站在聚光灯之下。
既然这种效应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应该怎么去缓解它?
首先有这样的意识:别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的身上。“聚光灯效应”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而非真实情况的反映。
其次,参加活动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
再次,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奏。太“在意”会让你产生身体上的连锁反应。比如心悸、出汗、视线狭窄。深呼吸,能有效缓解个人紧张的情绪。
总而言之,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对自己过分关注,并以此联想到别人也会如此关注自己。这是聚光灯效应在作怪,总觉得自己是人们视线的焦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监控,这样就会让人产生恐惧,总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关注自己。其实,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会忘记。
文/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