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D-K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这个效应的由来:1995年的一天,一个大块头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或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晚些时候,在警方给被捕的麦克阿瑟·惠勒看当天的监控录像时,惠勒难以置信地说:“可我涂了果汁。”他咕哝着。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最后警方的调查认为,惠勒既没有疯,也没有嗑药,他只是很夸张地“搞错了”柠檬汁的隐形用法罢了。
这个传奇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Dunning)的注意,他与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JustinKruger)想来研究这一现象。邓宁与克鲁格通过四个实验设计,系统针对个体对其能力的自我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发现: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心理学家(美)大卫·麦克雷尼创作了《达克效应·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对非理性的人类认知与行为进行彻底反思和指导。作为普通人,无论你是在决定购买哪款智能手机,还是相信哪位政治家,你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每一个决定都基于冷静、超脱的逻辑。但事实是:你没那么聪明。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读后感一:
“人的偏见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在后天的环境下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怎么说呢?对自己抉择过多担忧和后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只能选择相对不坏的选项,因为我们抉择时的依据只是我们自己的经验,而我们本身本就不完整的,与其闷声苦想,将精力都花费在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的内心斗争上,那还不如在认真考量之后,尊随内心的抉择,然后将精力用在奔跑的道路上。
读后感二:
拖延症:心理成熟者能够思考人的思维和心态,也可以思考环境和背景。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更强的意志力或者有更大的动力,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追求效率能够对抗人类一些幼稚的原始偏好,这些偏好就是追求快乐和新奇。你最好努力用智慧来战胜现在的自己,而不是通过在日历上填上日期或者设定俯卧撑的最后期限等行为来做出一些空头承诺。
文/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