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知多少|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自测题(四)
发布于: 2023-04-12 22:40 编辑:


       不知不觉本期已经是心理健康科普自测题的最后一期啦,希望大家可以温故而知新,不仅要认真学习本期内容也要把前期内容常常温习,心理竞赛马上如约而至,祝大家都可以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一 单选题

1. 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

A 反映       B 刺激

C 联结       D 强化

2.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A 没有身体疾病      

B 没有身心疾病

C 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D 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3. 下列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 )。

A 内心的平静       B 信心

C 成功的意识       D 浮躁

4. 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一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 )心理现象。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色弱           D 视觉后像

5. 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在有三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比较容易、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小强会( )。

A 挑选最难的那一件

B 挑选最容易的那一件

C 挑选中等难度的那一件

D 寻求老板的意见以避免老板对他的可能的负面评价

6. 心境具有( )的特点。

A 弥散性         B 集中性

C 短暂性         D 突发性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 )。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持性 

8. 心境是指( )。

A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B 个体对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反应

C 一段时间内个体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D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9. 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 自卑者            B 自负的人

C 完美主义者        D 偏执者

10. 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

A 避免类似情境     B 总结经验教训

C 调节抱负水平     D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1. 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应就是( )。

A 光环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刻板印象        D 首因效应

1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导致印象形成的效应是( )。

A 光环效应          B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C 定型              D 刻板印象

二 多选题

1. 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在哪些问题上得到帮助( )。

A 学习问题         B 情绪压力问题

C 人际交往问题     D 恋爱问题

2.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 选择功能         B 激活功能

C 指向功能         D 调节与维持功能

3. 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习只靠外部激励并不长久,而需要考虑内在的动力

B 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 学习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D 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困惑、问题,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没有关系

4. 各种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不及时疏导和缓解,会导致情感上的极度苦闷,严重影响其个人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常见方法有( )。

A 消除压力源        B 远离压力源

C 控制压力后果      D 建立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

5. 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

A 完全实施自我调节      B 向朋友倾诉或正确宣泄

C 求助心理咨询          D 独自面对问题

6.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 )。

A 刺激物的新异性       B 刺激物的强度

C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 人的需要兴趣

三 判断题

1.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严重的危险行为。

2. 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就是心理不健康。

3. 情绪的合理疏泄有益于身体健康。

4.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5. 所有的欲望对人对社会都是有害的。

6. 心理咨询时,不应该打断求助者的叙述,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哪怕对方叙述的内容并不重要。



答案与解析如下

一 单选题

1. 答案:D

注释:儿童所处的年龄相对较小,很多认知并不全面,而且没有复杂的思想,这便意味着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做了好事,老师或者家长立马表扬了他,孩子就会认为做好事能够得到表扬,同时也就明白做好事是正确的了,相当于强化了孩子的认知。

2. 答案:D

注释:健康概念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年以前,那时候大家比较认可的健康的定义主要是“个体无病,即健康”;第二阶段是1948—201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为一个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同时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是完好状态;第三阶段是2011年荷兰的健康学者马特尔德·休伯提出健康应当是个体在“面对社会、躯体和情感挑战时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本题目中,1989年属于第二阶段 ,该时间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品质良好。

3. 答案:D

注释:浮躁不属于积极心态。

4. 答案:B

注释:暗适应是指人由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的地方,由于在光亮的地方视觉感应性相对较低,所以刚进入黑暗的地方会看不清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感应性逐渐变强,变得能够识别黑暗中的物体,这个过程叫做暗适应。

5. 答案:C

注释: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需求: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和需求。小强属于高成就需求者,这一类人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6. 答案:A

注释: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7. 答案:D

注释:“坚持性”表示行动遭遇困难时能百折不挠、坚持原有的行动表达目的,重点侧重于克服困难,坚持决定。

8. 答案:A

注释:心境是指一个人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或心理健康水平的集合体。它可以是一个在任何特定时间段内,迅速转变的正面或负面的状态,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变的长期情绪状态。它可以受到外部环境或内在机制的影响,以及持续时间的影响,都能影响一个人的心境。

9. 答案:C

注释: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就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之倾向。心理学家Basco认为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通常有这几种特性:注意细节;要求规矩、缺乏弹性;标准很高;注重外表的呈现;不允许犯错;自信心低落;追求秩序与整洁;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

10. 答案:A

注释:增强挫折承受力应该正确对待挫折;改善挫折情景;总结经验教训;调节抱负水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1. 答案:A

注释:光环效应是一种社会适应现象,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光环效应又称为“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因为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犹如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12. 答案:B

注释: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二 多选题

1. 答案:ABCD

注释: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在学习问题、情绪压力问题、人际交往以及恋爱问题等方面得到帮助。

2. 答案:ABCD

注释:动机具有三方面功能:激活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3. 答案:AC

注释: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进行。

4. 答案:ABCD

注释:大学生可以通过消除压力源、远离压力源、控制压力后果、建立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缓解自身压力。

5. 答案:BC

注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有调整认知、情绪管理、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自我奖励、积极运动、保证睡眠等。由此可知,BC符合,AD不符合。

6. 答案:ABCD

注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也是密切联系的。

三 判断题

1. 答案:正确

注释: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严重的危险行为。

2. 答案:错误

注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患有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因一时一事就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3. 答案:正确

注释:心理的“疏泄”称得上是一次心理治疗,是减轻压力、调节情绪的好办法。无论是向亲朋敞开心扉,还是对着高山大海呼喊,都能宣泄心中的不快。

4. 答案:对

注释: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心理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5. 答案:错

注释:正常的欲望对人和社会是有益的。

6. 答案:错误

注释:咨询师需要适时干预谈话,以免求助者产生更多不良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供稿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5/28 16:09:27